□ 通讯员 蒋蓓卿
近日,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2011)颁奖大会在京举行,由我院戴力扬教授和施诚仁教授领衔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和“肠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疾病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的应用”分获二、三等奖。
戴力扬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是国内外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最早开展深入、系统研究的单位之一。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上,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成果。提出治疗的选择应把防止骨折后椎间盘发生塌陷及角度丢失作为主要目的,将椎体粉碎程度作为确定治疗策略的最主要依据。在严格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案,该方案涵盖了对于骨折稳定性的判定,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治疗的时机、入路和术式等内容,使骨折治疗得以规范化。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特别是有效地避免了后期矫正角度丢失及内植物断裂这一长期困扰脊柱外科医生的难题。课题组共发表论文63篇,其中SCI论文27篇,研究成果在国内59家医院推广应用。戴力扬教授作为亚太地区唯一代表进入AO脊柱骨折分类5人小组,为AO胸腰椎骨折新分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施诚仁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儿童肠神经系统发育缺陷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上世纪70年代,首先引进了Duhamel术,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完善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治愈率;80年代,引进肛门直肠测压技术以及九十年代出自行研制直肠粘膜活检钳的成功,规范了国内临床HD的四大辅助诊断技术及其流程;率先在国内且与国际同步外提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的临床分类和处理;课题组成功研制了一次性肛门塞,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治的效果。该研究成果已通过全国性学习班等方式加以推广,三十年来培养了百余人小儿外科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论文67篇,其中SCI6篇;在全国2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推广应用。
设立于2001年的中华医学科技奖,专为奖励在医学领域中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进步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集体,是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公认的最高科技奖。11年来,我院累计获得该奖项6项。
戴力扬教授所获的二等奖是我院在该奖项中的最高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