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唐闻佳
7月23日晚9时,云南龙陵山区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沪,他们将在由彤程基金会的援助下,在新华医院接受医疗诊治。对这批山区娃而言,这无疑意味着“重获新生”。
这本是一则普通的公益转诊,事实上,对口支援类合作医疗正在全国开花,每年都有一批批山区儿童被转到像上海这样的城里治疗。可记者从新华医院援滇医疗队中又听出些“不同”:“高医保覆盖率与卫生部的大病医疗救助试点,正从资金上确保病家的医疗需求,但偏远地区的就医状态依然堪忧,当地医生能否识别疾病,能不能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决定着这项惠民政策能否被真正激活。”小儿先心病初步筛查培训,是这支医疗队规范化培训计划的第一步。
国家出钱,孕妇仍不愿产检
今年6月,新华医院妇产科主治医生花晓琳走进龙陵山区,经历了县医院里的几次大型义诊,她明显感觉:“当地的小儿先心病发病率似乎比上海要高很多!”妇产科的职业敏感性让她注意到,当地对产前检查的极度淡漠,或是导致小儿先心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产前检查不普及,就难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更难以达到优生优育。”
自2010年,受上海市政府委托对口支援云南省龙陵县人民医院,这已是新华医院医疗队第五次走进龙陵山区。尽管还无法掌握当地的疾病发病谱以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医疗队员都发现,小儿先心病在当地的发病率很高。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的不幸夭折,有的丧失了最佳的治疗机会而失去劳动能力,对贫困山区的家庭而言,这是雪上加霜。- 花了3天时间,跑遍11个乡卫生院后,又一个发现令花晓琳忧心——“即便国家出钱(国家医保政策早已覆盖了产检费用),孕妇依然不愿做产检。”原因有二:当地地广人稀,山路难走,孕妇不愿下山去乡镇卫生院做产检;此外,即便在乡卫生院,医生也没有百分百掌握产检的规范操作。
我国医改新政已经推行三年多。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在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95%,初步进入了全民医保国家行列。此外,保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仅“新农合”,各级财政补助标准达到200元,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国家的惠民政策让老百姓有钱看病了,但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人还是看不上病,因为没有医生能够帮助他们筛查疾病、发现疾病。”
当地低下的诊疗能力,让政策没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在城市医生看来,龙陵的小儿先心病诊疗情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6月,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小儿心血管病专家孙锟教授,与该院小儿心血管科科主任陈笋,以及3名专科医生带着一台手提式彩超仪走进龙陵山区,筛查急需治疗、处于最佳治疗时期的患儿,分批来沪,转入新华医院治疗。与此同时,一项与救命同样紧要的工作启动:面向当地医生的筛查与鉴别诊断规范化培训。
从出人出技术到建章立制
在当地县政府的配合下,新华医院医疗队对11个乡村的400多名医生进行了先心病专科知识的培训。据此,一套村、乡、县三级网络小儿先心病报告制度建立起来,据悉,这套报告制度模拟上海的出生婴儿缺陷报告制度。“这将大大提高先心患者的发现率,保证先心病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大大降低当地婴儿的死亡率!”该院儿内科副主任张拥军感概万千。
除了及时诊断,还有规范治疗。从2010年起,卫生部在全国试点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制度,从最初的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医疗保障开始,计划到今年扩展到20个重大病。根据计划,对于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试点疾病,原则上“新农合”的补偿比例应达到本省(区、市)限定费用的70%左右,医疗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再行补偿,补偿比例不低于限定费用的20%。
据此,卫生部召开了试点病种的相关会议,计划通过推广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临床技术规范或诊疗指南,确定标准化诊疗方案,并在定点医院实行。“如果当地医生能够掌握规范化诊疗手段,势必能促使这些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地。”新华医院医务部主任邵新华说。
事实上,在一些地区治疗不规范的苗头已然出现。由于“新农合”资金的保障,一些医生们更愿意将先心病的孩子留在当地治疗,但是,小儿先心病的治疗能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训出来的,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
现阶段,偏远地区的医院只能从“小”做起。邵新华目睹着医院在龙陵助医的变化:最初,新华医院出人出技术,为当地治病;现在,变成了帮助当地医院建立科室,建章立制,将医疗行为规范起来。
“单单将小儿先心病的分型,对当地村医而言就是极大的挑战,得先从血液动力学角度讲起。”花晓琳回顾去乡里上课的日子,直言“培训不易”。据悉,新华医院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一套简化版规范化培训流程。在今后的援滇医疗队中,规范化培训将不断强化,计划在今后3年内,为边远地区培训120位儿科医生,切实提升边远地区儿科服务的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