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到0.1%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浏览次数:9106

首席记者 施捷


  “在全国所有交通事故造成的12岁以下儿童死亡案例中,大约20%为家用车乘客!”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潘曙明教授,因为参与了一个庞大的有关儿童乘车安全座椅的研究课题,谈及交通事故中的儿童伤亡问题,他的语气中不无焦虑。
  潘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这些年来调阅了大量儿童交通事故案卷,完成了事故车辆碰撞模拟及损伤过程再现,问卷调查了有车家长们对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听潘曙明教授娓娓道来,记者唏嘘不安。

一位母亲驾车载着3岁的儿子外出。由于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正吃着鸡蛋的孩子不小心弄撒了蛋壳,妈妈侧脸张望的一瞬间,车子撞上了行道树。既没用安全座椅又没系安全带的小男孩一头磕在了仪表盘上,送医院后即告颅脑损伤,不治身亡。

在一个针对970名幼儿园家长的专题问卷调查中,面对“您的孩子在最近两年内乘车时是否发生过交通事故”的问题,竟有3.9%的被访者明确回答:“有”。这里所指的交通事故,是指事发时有警察到现场了。另有52%家长认为“前排安全气囊对儿童有保护作用”。

儿童乘车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已显而易见。

坐前排无安全座椅  儿童乘车安全隐患多

新华医院的专家团队在驶出上海的3个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点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不到0.1%,有26%的儿童(包括年龄低于4岁者)被家长安排单独坐在前排,有36%的儿童则由成人怀抱乘坐。

为了更好地评价国内儿童乘客不同乘坐方式的安全性和伤害风险,研究人员采用计算机软件虚拟试验等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发生在本市境内所有涉及12岁以下儿童的机动车碰撞伤亡事故进行了碰撞模拟和损伤分析,58起事故中17人死亡,11人重伤,30人轻伤。

结果证实:若以3岁儿童在自家车“后排正确使用合适的安全座椅”可能在交通事故受到的伤害作为比较基数,那么——

“前排正确使用合适的安全座椅”者头部、胸部受伤的程度将分别增加1.9倍和1.7倍;“后排不使用任何约束装置”的头部、胸部受伤程度将增加6.2倍和1.6倍;“前排不使用任何约束装置”者的头部、胸部受伤程度将分别增加9.3倍和7.3倍;而“前排由成人怀抱并引爆气囊”者的头部、胸部受伤程度则将增加29倍和7.6倍。

成人怀抱的儿童乘客以及儿童独自乘坐前排,都是极其危险!“也就是说,儿童乘车,在后排正确使用合适安全座椅的保护效果最佳;在不使用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后排使用成人安全带的保护效果较好;而最忌讳的儿童乘坐方式,是坐在前排由成人怀抱并引爆气囊。”潘曙明教授补充说。

用与不用家长决定  安全座椅未强制使用

今年7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标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我国有了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座椅约束装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现在问题是,在对儿童安全座椅的生产提出了标准性要求外,我国对机动车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并没有强制规定。是否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完全由孩子家长自行决定。”潘曙明教授的一番话,也许道出了许多专家的内心担忧。

立法是预防儿童乘客伤害的有力工具,也逐步成为共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有诸如美国田纳西州1978年通过安全座椅法后,座椅使用率从8%提高到30%,儿童乘客死亡率下降一半;北卡罗来纳州1985年通过儿童后排乘坐法案后,4-15岁儿童乘客死亡和严重伤害发生率下降42%;新墨西哥州通过相关法律后,5岁以下儿童乘客死亡率下降33%;密歇根州通过法律后,儿童乘客住院率下降36%。

加强教育普及知识  100%家长赞成立法

而在上海,以新华研究团队同时与浦东新区、松江区的部分幼托机构联手开展的“儿童乘客安全的家长教育”效果看,这些家长在如何选择孩子乘车位置上的认识有明显进步,选择副驾驶和怀抱儿童者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近73%的被访家长有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意愿,大部分家长认为安全座椅的价格在1000元以内是可以接受的,300-500元之间比较合理。几乎100%的家长也都赞成在本市进行儿童乘客安全方面的立法干预。

“这让我们很有信心。”潘曙明教授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他们研究团队考虑的立法建议大致包括: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公民,应当注意未成年人的乘车安全;二、小于12岁的儿童应该后排乘坐,不能乘坐前排;三、小于4岁的儿童应该后排乘坐并使用汽车安全座椅。

尽管,一切才刚刚起步。

 

 

交通伤害成中国儿童“第二杀手”

专家呼吁不要怀抱小孩坐车  立法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立法建议研讨会”上,本市专家呼吁通过普及安全知识来增加公众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更迫切需要出台有关强制使用儿童乘客约束系统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有效预防儿童乘客遭遇伤害。

发达国家使用率超九成

据统计,全国每年超过18500名0-14岁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天超过50名。交通伤害已成为中国14岁以下儿童的“第二位杀手”,死亡人数几乎是欧洲和美国的2.5倍。随着我国城市汽车拥有量的逐年上升,车内“悲剧”也正在悄悄地加速上演。

国内外大量研究实验表明,正确使用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有效地预防、减轻道路交通意外带来的伤害。目前有40多个国家对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强制其使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高达90%。而我国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和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现状更是令人堪忧。

许多家长认识存在误区

“虽然儿童乘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许多家长仍习惯于怀抱儿童坐于车内,或让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他们并不了解,这不但不能保护儿童,在发生危险时还极有可能增加儿童受伤的程度。做家长的同样不清楚,车内的安全气囊一旦弹出会对坐在前座的儿童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与会专家以各自研究成果,期许有符合儿童体形及解剖特点设计,兼顾材料力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因素,使用性能好又价格合理的儿童安全座椅问世;更期许有强制使用儿童乘客约束系统的法律法规出台,通过“强制”家长,来保障乘车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这也是转化医学的又一次有效实践。研讨会由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协办。副市长沈晓明教授以儿保专家的身份主持了会议。

转化医学成果推进法规制定

历年来,上海的科研团队的多项临床研究,都有效促进了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的医疗卫生政策出台——从“儿童铅中毒防治研究”到推动国家制定无铅汽油标准从而降低我国儿童血铅水平;从“新生儿听力筛查研究”到卫生部制定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国家立法;从“儿童睡眠研究”到推动教育部制订新的学校作息时间。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