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悦橙 马柯
9月12日,我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疼痛专科开展了医院第一例鞘内注射留置导管自控镇痛术,成功地缓解了患者房女士的晚期癌痛。
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传统的吗啡注射剂需要麻醉处方,单次注射药效短,仅适合在医院临时应用;口服吗啡缓释片,可能引起患者顽固性便秘等并发症,且不适宜胃肠道肿瘤等不能经消化道吸收的患者。目前蛛网膜下腔吗啡自控镇痛在国际上已经成为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最有效的手段。鞘内留置导管的PCA模式就是将指定的留置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从而起到中枢直接给药的目的,它的优点是能恒速给药,药量仅需口服药物的三百分之一,可使顽固性癌性疼痛患者显著缓解疼痛程度,并可以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如便秘、头晕等,在爆发痛时也可以及时加药。
房女士患有晚期肺癌,腰椎磁共振和骨扫描均显示已有椎骨的多发性转移,对她而言每天的意义就是连续24小时的痛苦和煎熬,每天大剂量的口服吗啡缓释片和长期的化疗、放疗让患者心力憔悴,治疗的经济负担也让家属倍感压力。9月12日下午3点。麻醉与重症医学科疼痛专科医生们为房女士开展了医院第一例鞘内注射留置导管自控镇痛术。医生从L2-3间隙侧入法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畅通后置入蛛网膜下腔导管,退去穿刺针后固定导管,经C臂机透视见导管位置正确,建立皮下隧道,内芯牵引导管穿过隧道,置入固定装置,逐层缝合皮下组织,连接体外镇痛泵。术后第二天房女士的疼痛明显缓解,疼痛评分从术前的重度(9-10分)下降到了现在的轻度(2-3分)。
为了降低患者的手术费用,疼痛专科选择了更经济、更实用的体内输注系统+体外吗啡自控镇痛泵的模式,与动辄十几万元的整体置入式药泵相比,这种模式价格低廉,一套体内输注系统仅需四千余元,而且体外镇痛泵可循环加药,长期应用,这样既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满足了患者的镇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