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崔颖 解雯赟
当医生,搞研究,都可谓是“寂寞的学问”,要学会与疾病“较劲”。孙锟教授正是这样一位与儿童先心病“较劲”的专家。不错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二十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从事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给孩子带来了一条宽阔的前行之路。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简称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之一。它是指在人胚胎发育早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心脏大血管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发育发生异常,出生时伴有各种解剖异常的疾病。包括各种缺损、瓣膜发育异常、大血管连接不正常等。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常常有多个畸形合并在同一个心脏上面。大多数简单的先心病经手术后,患儿都能像健康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因此,必须打破小儿先心病要出生后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固定模式,其防治应该提早至从受精卵形成开始。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先心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即在全国率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并已经为全国数十家包括北京儿童医院、浙大儿童医院、南京儿童医院等知名儿童心脏诊治中心进行了培训,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目前在孙锟教授的领导下,该中心已经率先开展了联合小儿心血管内科、小儿心血管外科、产科、遗传学科,结合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诊断、产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干预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为一体的全新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模式,且已成为上海市各妇产科医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转诊中心。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先心病诊治现状,孙锟还有很多担忧,我国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尚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发展不平衡,小儿心内科联合产科超声筛查共同对孕妇提供全面的咨询有待推进,从事先心病产前专业诊断的医师严重缺乏。其次,广大公众对先心病的知晓率和认知度不够,基层儿科医生尤其是区县乡村医生对先心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单位对介入治疗适应证掌握不严格,部分从事介入治疗的单位和医生缺乏规范化管理和培训,临床研究力度及对先心病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后长期随访不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先天性心脏病属于一种儿童发育相关的疾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不能等同于成人结构性心脏病,需要儿科专业的心血管医生更多地开展相关的工作,但目前缺乏一个该专病的学术交流平台。
为此,在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领导下,由34位全国知名小儿先心病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加入,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先天性心脏病专委会。旨在于促进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专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规范化。另外,为解决这些担忧,孙锟教授提出了先心病治疗的新理念:“早发现,早干预,儿内、外、产科通力合作。”特别是内外科镶嵌治疗,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今后复杂先心病治疗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孙锟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儿科学”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儿科心血管疾病病因学、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介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5部,已申请专利10余项并获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周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