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界:30岁不到,心脏血管堵了俩!是时候来关注血管的“腰围”了……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浏览次数:14697



口述: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脏介入部主任 沈成兴

整理:医学界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不抽烟、不喝酒、规律运动和作息,竟然心梗了!三根大血管,两根堵了,一根狭窄!罪魁祸首竟然是鸡蛋!



医学界:能聊聊最近让您印象较深的病例吗?

沈成兴:前不久,心内科病房收治了一名严重冠心病患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入院。通过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两根闭塞,一根狭窄。

患者是一名业余运动员,体形匀称、肌肉饱满,还不到30岁。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作息规律,坚持锻炼,没有糖尿病、高血压,没有家族史……很难把他和心梗联系起来。

进一步追问生活习惯,终于找到病因,竟是"祸从口入"。

为了长肌肉,他每天要补充大量蛋白质。而蛋白粉比较贵,他就选择吃鸡蛋,每天20个,坚持了2年有余。

无独有偶。心内科还曾收治一名27岁女病患。产后2个月,突发急性心梗。细问下发现:坐月期间,为了保证母乳质量,她每天喝大量老母鸡汤,还要吃七八个鸡蛋。

所幸,通过治疗,两位年轻患者都脱离了危险。


医学界:高胆固醇饮食为什么会成为血管杀手?

沈成兴:100多年前,28 岁的前苏联病理学家Anitschkow在兔子身上做模型,每天给其喂饲高胆固醇食物。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兔子动脉硬化非常严重,由此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提出"无胆固醇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大量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从不同角度证实,高胆固醇血症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医学界:怎样才可避免“祸从口入”?

沈成兴:首先"过分营养摄入"要不得,尤其是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蛋白质、糖、脂肪在体内会互相转换。高热量食物过多摄入,加之运动不足,或是代谢功能有问题,多余的能量就会变成"坏的胆固醇",积攒在体内。胆固醇升高,血液黏度增加,易沉积形成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冠心病就这样不期而至。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就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人说:"我坚持运动,消耗大,多吃一些没问题吧?"错!前面所说案例已经表明,即使是运动员,长期高胆固醇饮食,一样会有罹患冠心病的高风险。

一直以来,医生不断呼吁降低胆固醇、控制胆固醇摄入,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预防措施的实践情况不尽如人意。


医学界:为什么现在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沈成兴:过去,我们有个定义,叫"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这是冠心病的特殊形式,特指冠心病发生时,男性<55 岁, 女性<65岁。

如今,这个定义已经显得时过境迁。国内外研究都表明,"早发冠心病"已在20-40岁人群中蔓延。

究其发病原因:一方面,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事业初创期或上升期,工作压力大,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由于对冠心病的传统认识,中青年人群的防范意识较薄弱,导致其不理解胆固醇的危害,忽略了对不良的生活方式的纠正,例如:抽烟、喝酒、高盐、高脂饮食等。


医学界:早发冠心病和老年冠心病有什么区别?

沈成兴:老年冠心病患者严重狭窄的血管常常有侧支血管形成,急性缺血时侧支循环可以代偿一部分心肌供血。而年轻人的心肌血供缺乏代偿机制,心肌需氧量较大。一旦发生急性心梗,往往起病急骤,并伴有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病情凶险,早期猝死率高,致残率高。这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医学界:早发冠心病的治疗有什么特别之处?

沈成兴:治疗心肌梗死,首先要"疏通",去除堵塞的血栓。针对年轻患者,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心肌"。

结合我的个人经验,急性心肌梗死优先考虑急诊冠脉支架手术(PCI),创伤小、恢复快,是获益最明显的方法。对慢性期、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心脏搭桥。

年轻人血小板更容易被激活而聚集。因此PCI术后,年轻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要更积极。一般采用双联治疗,必要时可用三联治疗。


医学界:年轻人如何预防冠心病的风险?

沈成兴:在未来20年,"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会继续攀升。作为一名心脏科医生,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应该提示其罹患冠心病风险,帮助"戒断"。

其次,无论年龄,胸痛常常是一个危险信号。胸骨正中有强烈的胸闷、胸痛,持续不能缓解,近期频繁发作,并且程度不断加重的,必须首先考虑心肌梗死。医务人员也提高警惕,不能将年轻患者的年龄作为首要考量,误把这些症状当做消化疾病、受伤等处理。

因此,遇到胸痛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同时,对于有潜在风险的人群要注意帮助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需要的话及早服用"血管保护剂"。



专家介绍

沈成兴,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介入诊治部主任,中国微循环学会常务理事,CardioVascular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plos o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海峡心血管重症学会常委,《上海医学》编委,卫生部冠状动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30余篇,其中SCI 12篇,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共5项,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冠心病的机理及防治/心力衰竭的分子机理研究。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