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其琪 邹丽萍 陆轶铖 报道
3月3日,我院2017年中层干部培训班暨党校第71期培训班正式拉开帷幕。第一天的培训由副院长顾琦静主持。
“2017年既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综改的关键一年。”党委书记唐国瑶作的主题报告,从党委工作的总体思路突出阐述了医院2017年四项首要目标:优化行政机构设置,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一支能初步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服务型管理队伍;推进学科结构优化和人才体系顶层设计,强化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持续改善服务,实现医院业务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搞好增收节支工作,巩固、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让医院员工有获得感,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推进各项工作;加强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筹建生命早期健康研究院,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和牵头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数增加20%。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这四项目标也将成为医院全年工作的“风向标”,以创新之力从内部生发动力、深挖潜力,实现转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狠抓落实、唯一途径!”唐书记用这样16个字概括了落实2017年党委工作的总体要求。
首先,在决策上,院党委将对接重大战略,大力深化综合改革。站在大学附属医院的角度,结合《新华医院深化改革方案》以及市委巡视整改的有关要求和整改方案。促进新华医院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内涵式发展。其次,抓好干部人才建设,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抓好干部精准化教育培训。再次,不断推进医院文化建设,营造发展良好氛围。突出品牌建设,提升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最后,坚持全面从严管党,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做到解决突出问题有担当;政治能力与领导职责相匹配;政治生活要回答时代课题;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找准薄弱环节,狠抓党风廉洁、行风建设。同时唐国瑶书记还强调了医院安全稳定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新华人当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医院转型发展的实践中,凝心聚力,共同谱写医院发展的新篇章。
孙锟院长做了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报告,他以自己的寻根经历为引,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三个颇具哲学意味的问题,话锋随即转到医院上来,即将一甲子的新华,该如何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
时隔20年再次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预示着医疗卫生行业将迎来最好的机会,接二连三的医改文件,也展现了国家推动医疗卫生行业前行的决心,新华必然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先机。然而,孙锟院长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机会只垂青有准备之人,新华做好准备了吗?他从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各个角度对新华进行了一番审视,有成就、有不足。在全市的同类医院中,新华急诊业务量遥遥领先,手术业务量稳居第一梯队,手术人次占比已跃居第二,三四级手术增幅更是独占鳌头,获得4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科技奖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年新高。对不足孙锟院长也毫不讳言,学科特色还需要凝练,人才梯队建设刻不容缓,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更是亟待建立。
现状放在眼前,2017年的工作要怎么抓才能出成效?孙锟院长的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在场与会者最关心的。“牵牛要牵牛鼻子”,2017年新华发展的牛鼻子就是孙锟院长在年初提出的四大目标——“打造一支管理队伍,实现业务发展和员工收入的双增长,科研项目取得突破”。他指出,当前的行政机构设置改革和管理队伍的打造都围绕着“服务”这一关键词,以“大部制融合的管理理念”为基调的机构设置注重功能的合并,目的是要让管理队伍转变思路,打破由上而下的传统做法,以项目制的形式把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自发的融合起来、把临床工作和医院发展主线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业务要通过学科结构调整来挖掘潜力,分级诊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提升病种难度和优化临床资源配置等多措并举,内涵外延缺一不可。建设节约型医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力争达成将全年支出降低10%的目标。科研工作以临床研究中心为依托,以筹建儿童早期健康研究院为契机,带动国家级科研项目及牵头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的快速提升。
报告临近尾声,开篇的三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只有看清楚、想明白,才能在砥砺前行的过程中不忘初心,用我们的汗水和成绩为新华的六十华诞献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作《关于医学院一流临床学科的初步思考》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大学的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定位、医科院校附属医院的特征、研究型和国际化医院目标以及医院品牌声誉的维护和提高。其中对人才培养作了专业深入的分析,”大学的核心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同时,陈院士也指出了一些医教研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中的问题,并强调努力营造学术氛围,变被动为主动应该成为医学院和医院的主流。他表示医学院会统筹兼顾,推进附属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定实施”人才强院”主战略,坚持引育并举,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改革创新,协同推进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包容性和协同性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在全局上统筹兼顾硬件和内涵、大楼、大医和大师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上统筹兼顾特色发展和综合发展、医教研的关系,在人才培养上统筹兼顾规模、梯队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学科带头人不仅仅是荣誉,更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其作用应突出表现在‘引领’和‘示范’上。”陈国强院士阐释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以及对于学科带头人的要求。并进一步指出医学院要实现一流,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而医院能否紧紧抓住青年人才群体,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长远发展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未来。交大医学院也将不断以精准和转化医学理念推进临床医学学科建设,通过卓越平台解决整体临床研究能力不足问题,在扩大队伍规模的同时,实施多中心研究”项目,大力倡导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卓越团队解决协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整合临床资源,打造创新团队,激励科研合作;通过卓越人才解决领军人才不足问题,实施“双百人”计划,建立系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转观念,干真事,求实效,吹响攀登临床医学高峰的集结号!
第一天的议程在三篇精彩的主题发言后落下帷幕。每一个与会人员都感触良多。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改革当前,新华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医院在建设和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不规避,不退缩,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我们要担起属于这一代人的责任,明确目标、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深化内涵建设,全面从严治院,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高医院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