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日记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阮正上、主管护师刘立骏就是其中两位白衣战士。在武汉的第二天,他给我们发来了援鄂医疗日记。
1月28日 阮正上
第一天抢救的病人好转了
下午五点,加了一会班,今天的心情是很阳光的。我们这一组分管10个病人,除了两个病人外,大部分都是比较重的。说实话,一开始的时候,面对这么多重病人,我们是觉得有希望,但也是没有把握的,只能一天天尽最大努力地工作。
令人欣喜的是,我当班时抢救的一位31岁的女性患者,今天各项指标有了明显好转,近期很有可能尝试脱离呼吸机。看到患者好转,我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现在工作的各种条件也在好转,第二批医疗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物资,现在医疗队的物资是比较丰富的,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临床的需要。我也有信心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任务。
这次医疗队的工作,也对我的临床工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这次,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经过这次,感觉自己对呼吸机的应用也有了相应的提升,希望回来之后能够更好地服务患者。
1月28日 刘立骏
浓浓的战友情
我们第一梯队成立没多久,但大家都已经建立了浓浓的战友情,这份战友情比亲情还要还要强烈。我看到阮正上医生又进病房了,觉得他真的非常不容易,病房里很冷。知道我们这个情况,远在上海的医院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暖宝宝,请后续的两位队员帮我们带来。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碰到,新华医院第二支医疗队的队员去了三院。
我这一天继续处理各种物资的事情,非常忙碌,也比较充实。我们已经完成了各种物资的梳理,包括各方捐赠。其中一部分是防护用品,新华医院院感办的钱嵘老师也来问我是否需要指导,我把各类物资拍下照片,请她指导,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解答了我的疑问。新华医院是坚实可靠的后盾。
另一部分捐赠物品是食品等生活用品,真的是非常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接受了大部分,也婉拒了一部分我们并不需要的物品。
做医疗队的后勤保障,让我看到了社会各方的力量。我真的是很感激。我们的物资正在陆续到达,让我们感到了各级政府对我们的支撑。
前方援助武汉医疗队员们正在奋力拼搏,院内的各个科室也在稳扎稳打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守护每一位孕产妇的安全——妇产科切实落实病区疫情防控措施
“请通知27床的产妇来二楼做超声检查了。”
这是疫情防控以来产科实施的电话预约超声新服务。为了全方位控制疫情,妇产科在1月23号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科主任汪希鹏任组长,按照上级的指示和医院的要求,结合妇产科四个病区的不同特点及孕产妇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责任到人。
科室首先取消了人群比较聚集而又可适当延缓或其他渠道沟通的一些工作,为此,他们紧急取消了每周两次孕妇学校的授课、科内大交班、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家属的陪产和家人亲手剪脐带等特需项目。同时每个病区辟出一个单间留作隔离病房。年初三开始,随着产科病人的正常流转,二楼超声室的待检产妇人员增多,针对这一情况,产科在做好安抚工作的同时,开通了电话预约检查,让孕产妇一位一位地到B超声检查,断绝了B超室外人员聚集的状况。同时对于前来领取出生证的家长也提供了电话预约,有效地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孕产妇是一批特殊的人群,前来探望人数比较多,产科的护理人员一一查对了孕产妇和其丈夫的身份证信息,查找有无湖北武汉来沪人员,从而了解相关信息,及早进行防控。有一位产妇自己是安徽人,但是她的公公从湖北赶来探望,24日到院后产科的医务人员即获得相关信息,给予劝阻和拦截。缘于亲情,26日产妇剖宫产手术时,这名家人又悄悄出现在病房外。区域护理人员马上进行了拦截和规劝,同时将这名产妇安排入单人间治疗,并通过该产妇与家人联系,时刻关注其公家人的健康状况。
为了每一位孕产妇的安全,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探视人员,只要进入病区都必须在入口处接受体温检测,科室设置专人进行检测并记录。
我院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小组由临床心理科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组成
组长:张劲松
成员:张劲松,帅澜,邱美慧,夏卫萍,王周烨,曹璇,陆璐,王姗姗
以上成员每日排班,如有情况及时到医院处理或网络远程处理
联系方式:
有问题者通过工会联系我们,一般问题联系曹璇和邱美慧,紧急问题直接联系张劲松
曹 璇 13671910936
邱美惠 18817821824
张劲松 13651601596
根据市卫健委的要求,为关心关爱好奋战在一线的员工,每个党支部成立员工关爱工作小组,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任工作小组组长,支部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支部委员担任小组成员,动员团支部和工会小组一起加入,切实推进员工关爱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