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纪实(二)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30日 浏览次数:7103

援鄂医疗日记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阮正上、主管护师刘立骏就是其中两位白衣战士。在武汉的第二天,他给我们发来了援鄂医疗日记。

 

1月27日   刘立骏

今天是很戏剧化的一天。本来早上士气有些低落,因为昨天的交接暴露了当地医院很多的管理和物资问题。作为一个医疗队是很难短期里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凌晨四点多睡着,六点半又被微信群里嘻嘻嚷嚷声吵醒,发现大家已经整装待发要去医院交班。我作为后勤保障,当然是留守后方,不过一直担心着我的室友阮正上医生,他是第一批次进入ICU,目前里面情况不容乐观,我是真的担心他的个人安危,同时作为护理人人员也希望护理老师们夜班顺利。

当我还没来得及吃早饭,张明明老师的电话就响起了,“小刘现在急需200个N95口罩”,我当时有点懵了,200个我怎么变出来,新华的18个算上,还差182个,于是群里去呼吁,感谢各家医院老师都慷慨解囊,为了团队利益都奉献了自己带来的私货。我带着口罩独自一人,第一次踏上去疫区中最终的医院、病区。这一路上心里少有的平静,可能是昨晚睡得少还没醒,也可能是几天没出过门心里有点期盼。路上寂静的有点吓人,马路上除了洒药水的车就没了,我们的住宿点离医院还算近,一刻钟路程。进了医院,出奇的宁静,除了工勤看不到其他人。一路走一路问总算找了北楼三楼ICU,密码锁、洗手液、摄像头,感觉进入了生化危机的实验室。进入到病区听到夜班老师在接受采访,一夜的操劳和半夜的严寒都是对护理人员极大的挑战,虽然累虽然苦不过还是要坚持,不能哭!

给完口罩后,回去的路上心里是蛮失落的,感觉自己孤立无援,不过后来陆续打来了社会组织,企业,红十字会和卫健委的电话,都是希望为我们提供物资的,心里非常感动。我们被隔离了,但是我们不孤单。回到住宿地吃饭时,突然有人发来了李克强总理的访问照片,瞬间食堂里炸开了锅,有些人像我一样后悔没机会在医院和总理拍照。不过后面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物资马上会供给上,不管是生活用物还是医疗防护用物,瞬间感觉自己很有力量,我们有国家中央给我们提供保证,我们不用担心。下午一点点物资都来了,虽然忙得联系分发,忘记了吃中饭,不过看着满满的物资,心里那个乐呵。同时也开始武汉其他地区的物资供应开始担心,于是在领导同意下,陆续将其他捐赠通径发给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让他们接棒继续传递爱的暖流。

阮医生上午十点多回到了住处,看得出一夜的值班让他精疲力尽,不过看到他安全返回,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今晚我可以安心睡觉了,面包和牛奶都有了,还有明天的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感恩上海,感恩爱心人士,更加感恩党和国家,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度过难关!加油!

 

1月27日   阮正上

昨天晚上是我们上海医疗队值守的第一个夜班。今天上午8点我们开始与白班团队交班。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梳理诊疗流程,形成标准,供每一位医疗队员熟悉。忙忙碌碌一直到上午10点多,才离开病房回去休息。

刚刚那一夜还是非常紧张的。我们负责的这个病区相当于ICU,28个病人中,大约有一大半是戴着呼吸机,需要高流量吸氧的。我跟华东医院和市六医院的两位主任一起值班,三个一起吃晚饭,一起值守。这一夜也是惊心动魄,也是感慨万千的。

上午晚一些时候,李克强总理到了我们驻守的金银潭医院,大家都很振奋。很遗憾那个时候,我正在休息,没能见到李克强总理。这让我们医疗队员都很振奋,也相信我们前方在打仗,后方也有保障支持我们。虽然一开始有点仓促,但经过这一夜,我们还是有信心完成任务的。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