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战“疫”人 | 坚守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的新华后勤员工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5461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后勤员工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和一线医护人员一样,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舍弃家人团聚,全力投入到防控战役中。

自除夕之日起,后勤服务部全体管职人员全力以赴,全力投入疫情防控保障工作:临床服务保障有序,餐饮组负责春节假日期间的发热病区医护人员及留观病人的餐食;保洁组对新开设的发热留观病房进行开荒式的保洁,协同搬迁,落实全院环境消毒工作。设备运维安全有保障,物业组确保医院水电气系统正常运行;克服人手材料紧缺,完成临时转运车、床的改造;污水处理站提升余氯等级保证排放达标,电梯组全面开展轿厢空间消毒成效显著……有太多默默无闻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一线无私奉献,他们的行动彰显了后勤人的朴实、无华。平凡的后勤人为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我是老职工,我来……”

李玉梅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几个人知道是谁,但是一提及“胖阿姨”,仿佛人人都知道她是发热门诊那个微微发福的工勤人员,在发热门诊17年的坚守中,从“SARS”到“禽流感”,从“手足口病”到“新冠肺炎”,发热门诊一线总是有她带领后勤服务小组撑起这片特殊战场的保障工作。她是离病人最近的,也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但她从不畏惧、从不退缩,每次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好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不管是医废归置、病人转运、清洁消毒、被服打包,每一项工作“胖阿姨”总是义无反顾冲在前面;她说:“我是老职工了,经历得多了,知道如何去防护,也知道如何安慰好患者,你们经验没我足”。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朴素的话语是她对同事满满的关爱,风险面前她把安全留给了别人,在这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已连续多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保障的一线,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也放弃了对家庭的照顾。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责任,更知道她的坦然处置会给患者和身边的人带去安慰和希望。

医废回收组的“老法师”

平凡的战疫人 | 坚守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的新华后勤员工

医废回收组工作场景

焦琦,一个快人快语的女子,一个在新华医院医废回收岗位上工作了17年的老兵。日常工作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必须穿着5公斤左右的防护服推着重重的回收车按照规定路线,规定时间,来回收取医疗废弃物。在问及她为什么还要留在医院,继续从事医废回收工作时,她的回答是“医废回收工作就是要是胆大心细,胆大体现在任何有需要进入的场所我们都要去,心细则体现在防护工作上,必要的防护一件都不可少,只有先保护好自己才能完成工作,只有心细了才能胆大。"当疫情发生的时候,这个离休老干部的女儿,因为不能陪伴96岁高龄的老父亲一起吃年夜饭,只能匆匆地通过视频与父亲致歉,视频那端的老人这样叮嘱她:在这个重要的时期,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听从党的指示,服从组织的安排,在一线工作中克服恐惧心理,不要惧怕困难,坚决完成医院安排给你的各项工作。短暂的通话,令人动容,激励着这位医废回收组组长,自告奋勇作为本次疫情医废回收的专职收运人。在做好组员防护培训的同时,带领医废回收组全体人员投入疫情防控保卫战中,她合理调整排班,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在日常一天两次回收频率的基础上,增加收集频次,扩大收集范围,只要一线有需求就做到“有求必应”。针对发热门诊、留观病房、定点CT室等科室,以及新设置的口罩集中回收点,严格按院感要求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处置。

保洁组的“拼命三郎”和“劳动模范”

张正斌,人称“拼命三郎”,从事保洁专项工作已有近10年,一直以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一名普通保洁专项员工成长为大组长,医院凡是发生急、难、险的应急事件,总少不了他的身影。面对此次突发的“疫情”,在全院大面积消毒消杀中,他始终身先士卒,由于他的带头作用,整个专项保洁队伍真正成为了医院后勤保洁服务的 “定海神针”。 当接到启用22号楼作为隔离病房需要进行打扫和搬迁工作的通知,他带领团队,放弃了整个节假日休息,积极投身到防控保障工作中,且始终奋战在一线。

雷火保,一个在新华医院工作了整整28个年头的普通保洁工,说他是“劳动模范”一点也不过分,每天清晨,当晨曦刚刚来临,他已经在医院外围的各个区域进行保洁清扫工作。认认真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是他品格的最好写照。作为外围清扫组组长,面对 “疫情”,他带领着外围清扫组全体员工不分昼夜、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不仅加强了清扫频次,还对全院的每个窨井下水口进行喷洒消毒工作,始终让整个医院的外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安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厚实的肩膀,隔离病房的应急搬迁亦有他冲锋在前的身躯。

后勤人的工作看似平凡,却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他们对工作、对生活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日常的点滴中,他们没有熠熠生辉的外表,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朴实的话语和一颗如同螺丝钉一般的匠人之心。

来源:后勤服务部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