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盔甲”和“弹药” ——新华医院资产管理部员工“战疫”一线素描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6550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作为医院抗击疫情的物资保障核心,资产管理部全体员工把特殊时期优质高效做好物资保障工作视为第一使命。他们迅速行动,全力应对,夜以继日地战斗在一线:24小时完成发热门诊的设置,发动一切力量筹备防护物资,诊疗台、诊疗床、诊疗椅、监护仪、呼吸机、移动DR等医疗设备半天内完成搬迁、安装调试,新的医疗流程、新的标识导向一晚上更新到位。提取防疫物资,送货到临床,晚上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他们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他们只是最平凡普通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和白衣天使一样上演最美逆行,为防控疫情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努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努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就是这样一句话,因疫情的突然袭击而变得铿锵有力。

高效保障防护物资,“盔甲”和“弹药”充足,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安心抗击疫情。资产管理部主任朱林权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次疫情猝不及防,一开始,医院疫情防护物资库存为数不多。在这种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们物资采购发动一切力量和渠道,筹备防护物资。不仅要想方设法找物资,多方联系供应商,加大物资采购力度,还要马不停蹄地‘抢’物资!”

资产管理部全体员工大部分取消休假,坚守在工作岗位,想方设法地从各个渠道筹措物资。朱林权已记不清楚每天打了多少个电话筹措物资,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不断寻找潜在拥有物资的单位等多个渠道,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只要有来自社会的爱心捐赠,就算是晚上,科室人员也会马不停蹄地前往,连夜将物资运回医院。

“现在物资紧缺,如果稍有延误,好不容易筹措到的物资就有可能落空。”话不流利、但是办事干净利落的俞劲松,从大年三十开始,几乎天天开着自己的车子奔波在各个医疗器械仓库之间。因为一次早晨六点半去领物资被人抢先一步的“失败”的经历,为了哪怕多领一个口罩,他干脆凌晨五点就蹲守在仓库前面。得知库房人手紧缺,瘦弱的胡佳妮主动要求放弃休假,补充库房力量,肠胃道不适,忍着;呼吸道不适,忍着。在得知医院紧急安装CT、红外体温筛选仪,个子小小的黄亦成二话不说就来到了设备安装一线。风风火火的李瑾华,春节期间得了重感冒,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在家远程办公——发热留观病房的床调剂过来了、“一枪”难求的额温仪买来了、市场上几乎已经绝迹的“防毒面具”也按时送到了临床一线。憨厚稳重的张云龙,家里待不住了,发热留观病房急需负压吸引装置、氧气流量表,协调货源、安装调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自提防疫物资,亲自送货到临床,晚上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新华医院资产管理部员工战疫一线素描

新华医院资产管理部员工战疫一线素描

最优的方案精准发放防护物资

如何把有限的防护用品送到一线最需要的地方去?必须按防护等级第一时间将物资精准分配、发放到位。那么,又是如何做到精准发放防护物资的呢?

朱林权主任介绍,发放防护物资要看防护等级,要按排班表,以及每个班次的人数。要求每一位护士长每天记账,做好领用物资的明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要牵扯很多的精力。为了做好打有备之战,库房员工做好每天盘账、盘库存,每天发送的物资做到日日清。资产管理部与医务部、门急诊部、感染科密切合作,不断商讨新进物资的分配分发方案,以最优的方案保障物尽其用,让有限的物资出现在最需要的岗位上。

一张与疫情赛跑的时间表

1月22日:6:45,22:00

1月23日:6:30,22:30

1月24日:6:45,23:20

……

这张特殊的日历,记录着库房管理员尹冠泉从1月22日到2月1日上班和下班的时间。每天七点前就到医院,晚上十点、十一点回去,睡一个囫囵觉,第二天一大早又赶到医院。

新华医院资产管理部员工战疫一线素描

这何尝不是一张与疫情赛跑的时间表。尹冠泉在平时最不起眼的岗位,做着别人最看不上眼的库房管理工作,现在却掌管起世界上最紧俏的战略物资。2月24日,除夕夜,发热门诊“二级防护等级的岗位”急需要“N95”口罩,医院紧急协调杨浦区卫健委,从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中心调拨到50只“N95”口罩。此时,尹冠泉已经连续工作17小时,还没有吃上一口年夜饭,就开着自己的车取货,顺利交给发热门诊。

在这张时间表中,他回去最早的一天是1月31日的18:15,“那一天我感到心脏不舒服,实在撑不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他去做了心电图,见有室性早搏,医生建议快点做24小时Holter,  结果让人吓一跳:早搏18620。医生命令他赶快住院,朱林权主任几乎是含着泪叫停还在岗位上的小尹,强制他休息。

住在心内科病房的小尹,电话毅然不断,接替他工作的史宏对于物资管理还不是很熟悉,频频电话向他求教。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时,小尹的回答朴素:“当发热门诊刚开放时,我看到在诊一线冲锋陷阵的同事因防护不足,暴露在感染风险之中。这对我触动非常大,我们一定要给他们提供防护服保护他们啊,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物资保障人员最大的价值。

尹冠泉说,“等我病好了,再上一线!”

风雨中前行的资产管理人

大年初一,晚上六点半。

医务部副主任蒋红丽在医院门口买了晚饭准备回办公室,看见李逸明和尹冠泉在控江路医院门口冒雨接收从社会上募集来的防护物资。因为送货的司机不愿意把车开进医院,他俩拉着个大板车,车上堆的货物比人高,因为双手需要拉车,他们不能打伞,淋着雨。蒋红丽想帮他拉一把,发现根本拉不动,只能帮他们撑雨伞,把防护物资送到食堂对面的医用物资库房。

蒋红丽说,“每次想起那两个人在雨中的身影,就感动得想哭!”

这,这就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资产管理部员工的身影。他们不是什么超级英雄,他们只是最平凡普通的人,没有豪言壮语,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和白衣天使一样上演最美逆行,在后方默默无闻地筑牢战“疫”的基石,为防控疫情工作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向他们致敬!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