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猛烈,
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就诊有何注意事项?
特殊患者如何安全度过“疫情”时期?
新华医院“专家连线”栏目,邀请院内专家,就近期患者关注较为集中的话题,给出专业解答。
本期嘉宾:夏红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新手父母面对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往往手足无措,需要学习不少护理知识。疫情期间更是忧心忡忡,最关心的问题是,“宝宝感冒、咳嗽,还能去医院吗?”“在家担心拖延病情,去医院交叉感染怎么办?”“万不得已要带宝宝出门看病,怎么保护是最安全的”
一、疫情期间新生宝宝的居家护理
1、注意保暖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体温易波动,所以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工作,并掌握一定的尺度,保暖不够或保暖过度都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2、喂养方式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在这个特殊时期,母乳更能增加宝宝的抵抗力。如果母乳不够,可按需添加配方乳喂养。
3、皮肤护理
定期给宝宝擦身或沐浴,保持全身皮肤清洁,一来可以减少皮肤感染的机会,二来也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4、脐带护理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脐部,防止感染。脐带脱落后,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爽。
5、特殊时期,家长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建议亲朋好友探视新生宝宝,如果实在需要探视,探视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触宝宝前必须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2)外出回家的大人接触前必须更换外套,并洗手。
(3)冬季注意保暖的同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建议每天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
(4)避免带宝宝外出走亲访友。
二、哪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刚出生的宝宝,十分脆弱,抗病力很差,病情发展快,这些宝贝是最耽误不起的。家长密切观察宝宝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下列问题,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
1.发热。若孩子出现身体发烫,测额温或耳温大于37.5度,肛温大于37.8度,则提示宝宝发热,宝宝发热往往会出现精神烦躁或嗜睡,胃口不好,奶量减少,皮肤干燥,口唇发干等表现。
2.阵发性咳嗽,或者出现呼吸急促、口吐泡泡、口周发青、气喘、憋气等。
3.反复呕吐或腹泻,胃口明显下降,呕吐黄绿色液体,或呕吐物有血,大便水样或粘冻样,次数增多,尿量减少,伴有精神萎靡等。
4.出现惊厥,意识不清,肢体阵发性抖动,口周发青,或伴牙关紧闭等情况。
5.宝宝皮肤黄染明显,躯干皮肤发黄,甚至四肢皮肤均有黄染,往往提示黄疸较严重。
6.呛奶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呼吸不畅或急促,精神不好等。
7.早产儿出现吸吮无力,奶量少,呼吸暂停,口周发青,反应差等。
8.其他原因引起的患儿面色苍白、精神不好、胃口明显下降、反应差等。
三、疫情期间就医注意事项
新华医院在疫情防控各个方面都做了充足的准备,各科室医护工作人员仍然在有序的工作之中,家长可以放心带宝宝来看病,不要因为害怕就医而错失救治的时机。
提前在家预约挂号,到了时间带宝宝到医院。路上注意保暖,随身带好纸尿布、干湿纸巾。母乳喂养的妈妈不能同行时带好奶瓶、配方奶粉和温水杯。特殊时期家长请带好口罩、到医院了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完善流行病学调查。带宝宝直接到相应诊疗区域就诊,就诊结束及时回家,减少在医院逗留时间。
来源:新生儿科
作者:夏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