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插画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出院病人小静赠给新华医院医疗队王海嵘医师的。
病中的小静在王海嵘的鼓励下乐观坚强,最终战胜了病魔,再一次展露出开怀的笑容。
“没有停不了的雨,天一定会放晴,曙光就在眼前。”
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医患双方携手同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讲述人:王海嵘,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党龄5年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同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危险,就在1月22日上海市卫健委发文组建市内支援医疗队的当天,我报名了。我爱人也是共产党员,她对我的决定表示坚决支持,尽管这样一来女儿的作业辅导的压力全在她一个人身上了。
2月2日,我随队进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作为一名急诊医务工作者,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尽快制定出符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就可以让患者早一天康复。为了有效地收集患者病情和诉求,我设计了工作流程,还创新了工作方法,自制1份表单供患者勾选,内容包括睡眠、精神、有无咳嗽、是否头晕头痛、尿量如何等18个问题,有异常情况可以随时交给医生。“只有让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有助于个性化的治疗,有助于治疗、有助于康复。”而将医生们的撰写的医学科普文章通过扫二微码方式阅读,可对患者进行有效有益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让健康教育工作走进隔离病房、走进患者心里。
对疾病的恐惧,对预后的担忧,让隔离病房内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为安抚患者情绪,我在查房之余及时安抚患者情绪,这幅插画的作者小静就是其中一位。小静的母亲和男友都罹患新冠肺炎住在其他病区,因为不能见面,又担心彼此的病情。见她情绪低落,我便主动承担起他们之间通讯员的工作,在查房之余告诉他们彼此的消息,为他们传递鼓励的话语。每当我告诉她家人情况有好转的消息时,她常常开怀而笑,向我们伸出了大拇指,对自己的康复也信心百倍。经过悉心的治疗,目前小静和她的家人都已康复,出院时她赠送了我这幅插画,将这个温暖的画面定格在了画纸上。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样,在病房里,我也帮助患者选任病友组长,建立帮扶制:年轻的患者帮助老年患者、身体好些的帮助体弱的患者,从而不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建立了患者之间的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新冠疫情终会过去,而医学的温度,将会成为医患间纽带,常留每个人的心间。
来源:急诊医学科
整理: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