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日记 | 新华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纪实(十三)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6日 浏览次数:5164

援鄂医疗日记  2月27日

朱升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护师

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

进入临床工作也近一个月,我已适应了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还记得最开始的几天工作,刚刚穿上防护服特别的不适应,感觉又闷又热,稍微一活动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镜片和护目镜上凝结的雾气也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干扰。我需要努力凑近医嘱单才能大概看清上面的内容,加上核对治疗等等步骤,原本一项项简单的护理操作,由于视野的关系,影响工作效率。平时工作中熟练的一些侵入性操作也因为三层手套的关系,增加了工作难度。由于患者病情的因素,大部分病人只能卧床,所以除了日常的治疗工作外,我们也要负责患者的全部生活护理。从第一次面对患者排泄物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我已经能熟练的给患者换下尿布,清洁皮肤再穿上干净尿布。还记得第一天下班脱下所有防护感觉能够畅快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看着脱下防护装备后脸上一道道清晰的压痕,第一次觉得四个小时是如此漫长。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熟悉,对于这身装备已经很好的耐受。

目前我负责一个房间五个病人的护理,有时候一个班4个小时下来,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上海医疗队重症组的队员已经连续工作了30天。每天都是酒店医院两点一线。我所在的护理小组,不乏高年资的护士老师,一半的老师是护士长。她们没有一丝抱怨,反而相互打气,努力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的更好。我们的团队也是每天以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刚工作的第一天,我和一起搭班的黄老师跟着一位当地医院的老师熟悉工作。期间我们要给一位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留置胃管。本院的老师试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患者也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边的黄老师自告奋勇,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的危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她首先安抚患者的情绪,告知各项配合要点,取得患者信任后,一次成功,整个过程不到30秒。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但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沟通技巧,更要有处变不惊的能力。才能在危急困难的情况下,发挥应有的水平。还没进入临床时,我不知道实际情况,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通过和患者们一点点深入接触,恐惧也逐渐消失,心里更多的想的是病人赶快好起来,武汉这座城市快点好起来。

逆行,是医务者的风采,奋进,是新华人的精神。能够参加这次援鄂的任务,是我人生当中一次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我会和所有的战友一起,在武汉这座城市,为更多的病人带去希望!

 

来源:援鄂医疗队

作者:朱升琦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