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连线 |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573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猛烈,

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就诊有何注意事项?

特殊患者如何安全度过“疫情”时期?

……

新华医院推出“专家连线”栏目,邀请院内专家,就近期患者关注较为集中的话题,给出专业解答。

 

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肾脏损伤吗?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它的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形状如同花冠的棘突,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一些严重的疾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因冠状病毒发生抗原性变异而产生。人群由于普遍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才导致了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疾病: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伤,重症患者肺部表现比如气促、呼吸困难等比较突出。其它系统的损伤尤其是肾脏损伤往往被忽视,其实患者多有尿蛋白升高的表现,严重者可以出现肾功能不全。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小管损害可能更为明显。肾脏血管丰富,新型冠状病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会加重肾脏病变,如果发生细胞因子风暴,则进一步导致肾功能恶化。    

为什么慢性肾脏病患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比较明确,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两种途径致病。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所有人群,不少慢性肾脏病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甚至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比一般人群感染概率要高。特别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及一些年龄较大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频繁到医院就诊配药,也增加了新型冠状病毒接触和感染的机会。总之,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机体特殊的因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要做好预防和控制。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三要素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比较明确,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鉴于目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缺乏特效药,所以做好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怎么进行预防呢?

慢性肾脏病患者首先要做好个人防护,少出门,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如超市等,如果需要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帽子,避免与任何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与他们保持至少一两米的距离。

保持住所内通风良好,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有条件的慢性肾病患者住所可定期消毒。

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适当进行身体锻炼,避免吸烟、饮酒、劳累、熬夜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上限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不吃野味,保证热量供给。适当喝水,慎食生冷食物、保证蔬菜类食物高温煮熟、水果类食物清洁卫生。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过度焦虑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

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但在疫情期间,尽量减少来医院的次数,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建议等疫情控制后再择期入院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来源:肾脏内科

作者:孙莉静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