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成功进行一例高难度主动脉无冠窦-右房瘘介入封堵术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8日 浏览次数:9276

近期,我院心内科成功为一例主动脉无冠窦-右房瘘患者实施介入封堵治疗。这是一个50岁的男性患者,3年前体检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当时无明显胸闷、胸痛等症状,所以未进一步检查。3月前开始患者出现胸闷气急,并进行性加重,来新华医院就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发现,心彩超室多位医师详细检查后,确诊为一罕见疾病--主动脉无冠窦-右房瘘。随后到我科李毅刚教授处就诊,李教授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并向患者介绍了本病的特点与治疗方法。既往对本病均采用外科开胸手术的方法,但随着目前心脏各种微创手术的进展,特别是封堵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器械的完善,建议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常规穿刺右侧股动静脉,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证实确为无冠窦-右房瘘,且发现患者左心室已有扩大,说明患者血液经瘘口分流量较大,已影响左心功能,若不及时处理,患者的心功能将很快衰退。然后将导丝经瘤体破口入右房,用抓捕器将导丝经股静脉拉出体外,建立动静脉轨道,将封堵器延导丝经股静脉送至瘤体内,释放前再经主动脉根部造影证实无残余分流,冠脉开口未受影响,且同时复查心彩超亦证实无残余分流,对主动脉瓣无明显影响。顺利释放后,再复查后两项检查后,成功结束手术。整个手术仅历时1个半小时,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5天后顺利出院,至今已随访1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主动脉共有3个主动脉窦,左为左冠窦,有左冠脉开口于窦内,右为右冠窦,有右冠脉开口于窦内,后为无冠窦,临近左右心房。主动脉窦瘤破裂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心脏疾患。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4-4%,并且亚洲人群发病率是西方人群的5倍,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1。病因为主动脉窦壁中层弹力纤维及肌肉组织减少或缺乏,在主动脉高压血流的冲击下向邻近心腔瘤样突出,如破裂则形成心腔瘘。主动脉窦瘤破裂多见于右冠窦破入右心室,其次是无冠窦破裂入右心房。既往对于窦瘤破裂多采用外科手术修补破口,必要时还得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时间长。随着介入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封堵器进行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成为可能。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封堵成功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有少量个案报道。但均为右冠窦右室瘘封堵的病例,尚未见无冠窦右房瘘介入封堵的报道。(新宣)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