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房颤的平均发生率约为0.5%,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成为中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我院心胸外科在国内首创“超微创房颤的外科治疗”,在房颤外科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同时结合左心房消融线、左心耳切除、神经节消融等技术,达到了更高的转复律,避免了高创伤及高风险的开胸手术,大大减轻手术创伤和痛苦,并且手术切口小而隐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房颤治疗方法。
据心胸外科主任梅举教授介绍,对于房颤患者最理想的治疗目标是转为正常心律,以前主要是通过内科导管消融来实现。近年来,超微创外科的发展给房颤患者带来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超微创外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外科治疗的肺静脉隔离消融线精确、透壁、完整,成功率高;其次外科治疗能在术中切除最易形成血栓的左心耳,大大降低了因房颤而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塞风险;第三,心外膜自主神经节、marshell韧带等影响房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亦可在手术中同时去除;第四,医患双方均无需经历导管消融术中长时间的X射线暴露,无放射性损伤,无造影剂产生的肾脏损伤,且治疗费用低,仅约为内科导管消融治疗的70%。我院心胸外科在实践中探索,坚持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改进并应用于临床,房颤的外科治疗成效显著,单次成功率高达90%左右,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又讯 6月17日,我院心胸外科在科教大楼举行了“房颤的超微创外科治疗”专题研讨会。来自上海中山、长海、十院、胸科等各大医院相关专科医师共计60余人。会上播放了由我院梅举教授在国内首创的“超微创房颤的外科治疗”手术视频。专家们结合实例,就房颤的用药、微创手术的操作要点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