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党支部迎接新中国六十华诞主题党日活动
阳澄湖畔沙家浜,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939年5月,东进的新四军就是在这里开辟了敌后游击根据地,并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坚持斗争,粉碎了日伪“扫荡”,保存并发展了革命武装。8月20、21日,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弘扬沙家浜精神,新华医院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党员来到江苏常熟横泾,追随先烈的足迹,走进那一段段激荡的岁月。
党支部一行首先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沙家浜风景区。走过“东进桥”,就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的瞻仰广场上,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的大型主雕,深深感受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而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形态各异的柱雕,以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馆内不仅陈列了400多幅抗日战争时期沙家浜珍贵的革命历史图片和文物,还采用了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军民团结一心抗击日寇的悲壮场景。望着陈列墙上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聆听着当年或英勇杀敌、或与日寇巧妙周旋的动人往事,党员们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在深深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时,也为先烈坚贞的革命精神所折服。
紧接着,党员同志们参观了白洋淀景区内的红石文化村。走过当年的地下交通站——春来茶馆,京剧里那机智的阿庆嫂还在唱着“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刹那间,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一个个人物形象又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船娘吱吱呀呀的摇着橹,熟练地带着我们在茂密曲折的芦苇迷宫中穿梭前行,遥想当年的革命群众就是凭着这两千多亩的天然屏障保护了三十六名新四军伤病员,革命的火种才得以保存并传播开去,这就是党领导下的军民鱼水深情谱写出的动人传奇。
21日上午,党员同志又来到尚湖景区,在湖光潋滟、芳草萋萋的美景里陶冶心情,感受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幸福美好。
七十年前,智慧勇敢的常熟人民在芦苇荡里书写了抗击日寇保护祖国河山的一段段传奇;今天,常熟人更是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沙家浜这片热土上续写下新的传奇。借助上海经济圈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常熟的经济飞速发展,跻身于全国百强县之首,昔日的江南鱼米之乡,又再一次成为新时代的先锋。经过短短两天的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要好好领悟学习沙家浜精神,在科研工作中不畏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临床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争做新时代医学工作的先锋。
研究生党支部 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