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疮评估
1、为防范与减少住院病人压疮发生,责任护士(中夜班当班护士)对收治的新病人、转科、大手术病人应根据《压疮评估监控表》上的项目要求对其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当病人病情变化时应重新评估,并做记录。
2、评分≥10分或带入压疮者,进入监控系统:
1)采取相应护理防范措施。
2)在护士办公室白板上做好登记。
3)建立病人翻身记录卡及《压疮评估、随访记录单》。
(二)预防措施:
1、保持床单位整洁。
2、减轻皮肤压力。
3、保持皮肤清洁。
4、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抬臀),并记录翻身卡。
5、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6、班班交班。
7、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宣教。
(三)监控、随访
1、评分≥10分、带入压疮或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者,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对护士的评估进行认定,填写《压疮预报评估监控登记表》和《压疮、红臀通知单》24小时内上交总护士长。总护士长需在48小时内深入该病区进行评估认定和指导、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在《压疮预报评估监控登记表》上记录,并在《压疮、红臀通知单》上签名后交护理部,护理部接到通知单后48小时内深入科室审核、督查,确保监控有效落实。
2、责任护士每天随访一次,将皮肤情况、皮肤评估、护理措施及时记录在《压疮评估、随访记录单》中并签名,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护士长每天对压疮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查,并在《压疮评估、随访记录单》上签名。
3、总护士长每周监控指导,并记录一次在《压疮预报评估监控登记表》。每月5日上交上月停止跟踪的《压疮预报评估监控登记表》和正在进行监控的《压疮预报评估监控检查汇总表》。
5、护士长每月进行分析,并填写《压疮登记反馈记录汇总表(一)》上体现分析结果,每月月底上交给总护士长。
6、总护士长每月对本组所有压疮监控情况进行分析,并填写《压疮登记反馈记录汇总表(二)》,每月5日交护理部。
7、护理部每月填写《压疮预报评估监控检查汇总表》。
8、一旦病人发生压疮,落实处理流程,严格执行上报制度。
9、难免压疮的认定:发生的压疮由护士长填写《压疮、红臀通知单》上报总护士长,总护士长审核认定、签名后交护理部,护理部质控委员会讨论认定为非难免压疮者,与科室考核挂钩。
(四)压疮监控流程:
(五)压疮诊疗护理规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
1、发生原因
(1) 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消瘦、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水肿患者。
(2) 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3) 使用石膏绷带、夹板时,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致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4) 全身营养缺乏,长期发热及恶病质等。
2、 易发部位
多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枕骨粗隆、耳廓、肩胛部、肘部、脊椎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俯卧时还可以发生于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等处。
3、观察要点
1)根据患者不同的卧位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
2)皮肤营养状况
3)活动能力
4)全身状态
5)压疮判断:
第一期:淤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
第二期:炎性浸润期。受压部位呈紫红色,皮下硬结,皮肤因水肿变薄,可出现水泡,极易破溃。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表皮水泡逐渐扩大、破溃,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脓性分泌物多,坏死组织发黑,可深达骨面,易引起全身感染。
4、 护理要点
1)评估患者
(1) 一般情况
(2)感觉与体位
(3)神志
(4)疾病
2)减少局部受压
(1)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定时被动变换体位,至少每两小时一次。
(2)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或采取局部减压措施。
(3)骨突处皮肤使用透明贴或减压贴保护。
(4)躁动患者的局部皮肤可用透明贴予以保护。
3)皮肤保护
(1)温水擦洗皮肤,使皮肤清洁无汗液。
(2)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感觉障碍者慎用热水袋或冰袋,防止烫伤或冻伤。
4)加强营养,根据患者情况,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和矿物质的饮食。
5)各期压疮的护理措施
5、 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措施。
(2)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创面愈合能力。
(3)指导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