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采用“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治疗骶管囊肿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5日 浏览次数:13556

通讯员 方文

骶管囊肿是与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常见的病症,也是造成腰骶下肢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传统的骶管囊肿切除术手术难度高,风险较大,可能引起顽固性脑脊液漏,伤口不愈,因此很多医院没有开展。我院神经外科腰椎骶管组郑学胜博士率先在国内引进开展了“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从根本上减少了脑脊液漏手术并发症,大大改善了安全性,并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复发率低于10%。

今年49岁的姚女士是某大型国企的会计师,长期在电脑前办公,3年前出现腰骶部疼痛,以为是坐姿不良引起腰肌劳损,用药和按摩理疗不见好转,随后又出现右下肢痛,疼痛从臀部、大腿后向小腿和足底放射,感觉“有根筋吊牢”。姚女士去当地大医院骨科、神经外科诊治,诊断是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先后给予腰椎间盘穿刺臭氧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3个疗程,疗效不明显,于是在去年2月在全麻下实施2节段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然而术后症状仅部分减轻,此后病情并没有停止进展,在原来腰腿痛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肛门内坠胀、刺痛,久坐后肛区疼痛越来越重。走行也受到很大限制,步行500米就感觉到下肢严重的酸痛,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痛苦不堪的姚女士经朋友介绍,来到新华医院就诊,神经外科腰椎骶管组郑学胜博士仔细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影像资料以后,为她安排了一项特殊的3D-FIESTA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已经完全解除,但骶1-2水平存在一个骶管囊肿,对骶神经根形成明显的压迫,必须手术解决。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姚女士接受“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至今无任何复发迹象。

据郑学胜博士介绍,骶管囊肿是位于骶管内的一种硬膜囊肿,囊内为水样清亮的脑脊液,由于骶管囊肿通过一个类似阀门的囊颈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所以当咳嗽、屏气、久坐、站立、行走使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压力增高时,脑脊液就被挤入骶管囊肿,使囊肿逐步扩大,进而压迫骶管中的神经根,引起腰骶部疼痛、臀部会阴部刺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出现性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郑学胜博士分析了国内的骶管囊肿治疗现状,发现了一种倾向:对病变类型不作区分,只要是骶管囊肿,一律行CT引导下抽吸注胶。这样虽然可以短期减轻症状(不能完全缓解,更不能根治),但这种姑息性治疗却为将来的根治性手术设置了障碍;因为内镜下手术需要清晰的视野和操作空间,而生物胶注射导致囊肿内严重粘连,使内镜操作非常困难。近年在美国兴起的“内镜下闭合式囊颈封堵手术”侧重于在神经内镜下封堵囊颈,无需切除囊肿壁,所以从根本上减少了脑脊液漏手术并发症,大大改善了安全性,并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