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教育(第七十四期)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8日 浏览次数:15330
医疗腐败频出!问题究竟在哪?
杜玲玲
“谁来查查卫生医疗系统腐败?关乎国民健康……”
近期,小编后台关于整治医疗系统腐败的留言增多,那么小编就和大家谈谈医疗腐败。
医疗,关乎国民健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之一,而腐败因子的存在却让部分民众看不起病。“行业监管不得力,‘红包’现象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禁而不绝。”今年6月,中央第十五巡视组对卫生计生委开展巡视之后,再一次严厉指出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
那么,当前医疗腐败查处情况如何?医疗行业腐败主要表现形式怎样?下一步治理该如何发力?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医疗领域屡现大案窝案!
近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一起医疗腐败典型案例:2007年3月至2013年4月,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省红十字医院近8成的医疗科室和215名医务人员收受某医药公司“红包”累计达1966余万元。36名医务人员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2名医务人员被予以批评教育,检察机关立案侦查7人。
全院8成医务人员涉及医疗腐败,涉及面之广,引发舆论关注。小编注意到,该起窝案并非特例,在医疗腐败呈现窝案较多的特点。
2015年,陕西省咸阳市检方查办了一起医疗系统腐败大案,咸阳、安康、汉中3市6家公办医院负责人涉案,其中包括8名正副院长和4名科室负责人,他们涉嫌在医疗设备采购中收受贿赂,涉案金额达260万元。
2013年,福建漳州查处医疗购销领域腐败窝案,市直区县73家医院百分之百涉案,全线失守,无一幸免。
……
为何医疗腐败窝案频发?小编想这和医疗系统特点有关,医疗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多,单个人员很难完成犯罪。因此,上至院长、副院长,下至药械科长、财务科长、采购员、医务人员,往往查处一案牵出数案,查获一人牵出数人甚至数十人,形成“塌方式”腐败。
三大领域成医疗腐败“重灾区”!
患者或其家属给医护人员“红包”,很多时候是不言自明的行业潜规则。那么除医患之间“红包”容易滋生腐败,那么还有其他什么领域吗?
小编查阅各类医疗腐败案件发现,医药采购、设备采购、基建工程三大领域才是医疗腐败的“重灾区”,动则上万,上百万。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通过在最高法设立的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自2014年以来,各地医护人员在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中收受贿赂宣判的案件超过250起。
一些受访医护人员及医药代表坦言,在器械和药品采购中拿“回扣”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法不责众”和交易的封闭性、隐蔽性造成此类商业贿赂屡禁不绝。
采购之外,基建工程也是医疗领域腐败重灾区。由于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条件和程序设置方面,院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医院院长常常成为被“围猎”的对象。
2014年5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辽宁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张立洲收受他人贿赂131万元人民币、1.5万美元后,在学院新校区和新医院等基建中,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朱德昌也在受贿10万元后,“内定”了某承建商承包医院外科医技楼工程。
整治医疗腐败,浙里有三招!
医疗腐败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影响了百姓的正常就医,那么应该如何整治医疗腐败,刹住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
近年来,随着派驻全覆盖的深入推进,浙江各地驻卫生计生局纪检组纷纷出招,加强对医疗系统的执纪监督,促进廉洁行医好风气。
第一招:自查自纠,廉政风险全扫描
自2015年底进驻到卫生系统后,龙泉市纪委派驻第七纪检组聚焦干部岗位廉政风险点,从督促查找风险点到廉政谈话,从明察暗访到专项监督,从责令整改到跟踪问责,对卫生系统“违规发放津补贴、药品采购、项目建设、大中型医疗器械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干部任用、工作纪律”7大方面98个风险点开展全盘“扫雷”,并建立了个人廉政风险信息档案库。
第二招签订责任状,明确红线和底线
近期,丽水市景宁县百余名医护人员都签署了《廉洁行医承诺书》,签订对象主要为药剂科、采购中心、临床医生等具较高廉政风险的岗位。承诺书为医护人员划出了“八条红线”:拒绝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卫生材料、药品、试剂或代理推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三招:最严制度,收取红包5倍扣还
6月底,台州市立医院修订出台了《严禁索要和收受“红包、回扣”的有关规定(修订稿)》。该规定明确科室主任是科室行风建设及整治“红包”、回扣行为的第一责任人,“红包回扣”情况与科室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一经查实,除了给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责成作出书面检查和追缴“红包”外,还将处以“红包”金额5倍的扣奖,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当年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严重的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暂停或吊销执照,直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来源:“反腐前沿”微信公众号2016年10月17日刊)
怎样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请把握好这九要点
上海市纪委驻市金融党委纪检组 吴寒月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之后全面从严治党又一利器。作为专司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纪检监察组织,应当牢记使命,以此为新起点,坚决追责、严肃问责,努力彰显《条例》强大威力,让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真正在基层各单位落地生根。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追责问责的主动性自觉性。
《条例》的颁布,再次向全党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各级纪检组织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分析、思考,真正弄清《条例》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深远意义,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打下思想基础。
一要在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中努力增强责任感。
要认真学习党章中关于各级纪检组织使命职能的表述,切实感悟作为纪检组织和纪检干部应该肩负的神圣使命。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监督执纪问责的最新要求,切实感悟新时期坚决追责、严肃问责的极端重要意义。要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努力在学习中感悟使命、催生动力。
二要在形势和任务的分析中努力增强危机感。
系统分析前些年来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及腐败问题,从中感悟深层次原因。系统分析那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问题给党的建设、党的事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中思考对策措施。系统分析“好人主义”、“中游主义”、“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的极端危害性,从中感悟纪检组织应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从现象看本质,从危害看后果,在内心深处不断增强对党风政风的忧患意识,努力实现“要我问责”到“我要问责”的思想转变和角色转变。
三要在《条例》的学习思考中努力增强紧迫感。
要切切实实把自己摆进去,认真分析纪检组织监督不力、问责不力给党的各方面建设带来的严重危害,认真分析履职不力可能受到的问责处理。要以问责处理为结果导向,不断查找解决自身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查找解决自身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保持追责问责的积极状态、主动状态,在坚决追责、严肃问责中努力体现纪检组织的忠诚与担当。
二、科学研判,不断增强追责问责的针对性准确性。
追责问责是政治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作为党的纪检组织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在吃透有关精神基础上,突出重点、精准发力,确保追责问责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一要在深入调查中科学界定违纪事实。
要深入一线,努力还原有关事实,为追责问责获取第一手资料。要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认真评估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责任界限,力争做到不偏不倚、不轻不重。要听取当事人意见,特别是听取当事人的说明和解释,防止因情况掌握不客观不准确导致误判,影响追责效果。要认真调查追责问责需要掌握的所有情况和数据,努力全面客观地界定事实。
二要在反复比对中正确选择适用条款。
要认真研究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法规条文,以法规条文对照和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要认真研究《条例》中关于问责的情形、方式及适用等有关内容。对一般性问责及对违纪行为的处理,要对所依据的条款进行反复研究分析,精准选择与失责或违纪事实完全适用的违纪条款,确保最后的问责处理事实清楚、依据充分。
三要在集体研判中准确实施定性量纪。
要让参与研判的每一名同志充分表达意见,坚决防止简单操作或领导干部个人说了算。要让每一名参与研判的同志都用系统和联系的思维分析问题,把违纪违规事实放在大背景下进行考量,努力提高集体研判的质量效果。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防止只讲集中不讲民主,也防止只讲民主不讲集中,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失责和违纪问题进行定性量纪,确保处理结果公正、客观。
三、从严执纪,不断增强追责问责的权威性实效性。
《条例》能否切实发挥从严治党利器作用,关键在于各级纪检组织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敢不敢较真、有没有战斗力。作为专司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的纪检组织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努力成为《条例》坚定维护者和忠实实践者。
一是态度要坚决。
紧盯《条例》明确的6种情形,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的同时,采取“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思想,以党章为遵循,以事实为依据,对必须追责问责的人和事采取坚决的态度,坚决防止因为拉不下脸、下不了手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让失责和违规违纪行为逍遥纪外。要顶住来自各方面可能出现的干扰,按规矩办事,按原则办事,努力彰显党纪法规绝对权威。
二是标准要提高。
严格按照纪法分开、挺纪在前要求,认真实施问责,切实达到触及灵魂效果。要及时调查有关事实,及时研究处理方案,尽快实施处理办法,让失责和违规行为在第一时间就受到追究。要按照有关程序要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努力维护党纪法规的严肃性。
三是成果要放大。
每一次问责,都要过细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对追责问责的现象和问题,要通过会议、文件、媒体宣传等形式及时通报曝光,切实达到处理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要深刻吸取教训,在严肃处理和严肃问责的同时,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在治标的同时做好治本的工作,坚决防止问题频繁出现、反复出现。
(来源:“我们都是纪检人” 微信公众号2016年10月8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