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连线 | 疫情期间特应性皮炎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1053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势猛烈,

如何降低感染风险?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就诊有何注意事项?

特殊患者如何安全度过“疫情”时期?

……

新华医院推出“专家连线”栏目,邀请院内专家,就近期患者关注较为集中的话题,给出专业解答。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临床特征。AD多于婴幼儿期发病,易反复发作并迁延至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期。AD患者瘙痒剧烈,病情常因多种因素如环境、变应原、感染和情绪等诱发或加重,因此AD患者往往需要定期复诊。当前的疫情对AD患者的复诊带来诸多不便,那么疫情期间AD患者该如何自我护理和治疗,在出现突发或紧急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呢?下文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AD的基础治疗

AD的阶梯治疗策略

图1 AD的阶梯治疗策略

目前国内国际上公认的AD治疗策略为阶梯治疗(图1),即根据病情的不同严重程度,治疗的药物和措施逐步升级,重度AD往往需要住院治疗。其中,基础治疗贯穿在所有阶段AD的治疗措施中。基础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清洁和沐浴:

建议每日一次,盆浴更佳,水温32~37℃,时间5分钟,最后2分钟可加用润肤油;继发细菌感染时要仔细去除痂皮,可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无刺激、低致敏性清洁剂。

2、润肤剂

是维持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应做到足量和多次,每日至少使用2次;需注意,使用含花生或燕麦成分的润肤剂可能会增加部分患者的致敏风险。新生儿期应尽早外用保湿剂,可减少和推迟AD的发生。

3、其他注意事项

AD患者居家尽可能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诱发因素,如温度(宜凉)、湿度的剧烈改变、粗糙的衣服材质、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露和其他护理用品等;勤洗澡,避免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季节变换时注意避免特定的吸入性过敏原;避免过度饮食回避,而对已经明确存在的食物过敏应该回避过敏食物;避免搔抓,打断“瘙痒一搔抓一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及家属注意缓解压力、紧张等不良情绪。

二、AD的常用药物治疗

1、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TCS)

目前外用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和控制各期AD的一线药物,表1中列举了常用外用激素的效能分级和种类。使用激素的几点注意事项:①根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部位和皮损类型选择不同强度和剂型;②皮肤薄嫩部位如面颈、皱褶部位和外阴、肛周等应避免使用强效TCS,且不宜长期使用;③发作期治疗,频率为每日2次或1次;④注意观察TCS的不良反应:皮肤萎缩、多毛、色素减退、继发或加重感染等。

AD的常用药物治疗

2、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CI)

是治疗和控制各期AD的二线药物,在其他治疗措施效果不佳时可选用,也可作为某些特殊部位如面部、皱褶处的一线药物。目前主要的药物有0.03%、0.1%他克莫司乳膏和1%吡美莫司乳膏,此类药物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为灼烧感和局部瘙痒,但使用数次后多数能获得较好的耐受性,也可局部先使用润肤剂以减少不良反应。皮损缓解后,可逐步将TCS过渡为TCI每日两次外用以减少TCS用量,皮损消退后可采用“主动维持治疗”,即在既往皮损部位和新发皮疹部位每周使用2次TCI,连续使用3~6个月或更久,可推迟AD的复发时间和减少复发次数。

3、抗组胺药

目前抗组胺药对AD瘙痒的疗效尚不确定,且个体差异大。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和酮替芬因具有镇静作用而有一定的止痒效果,可用于伴有剧烈瘙痒的急性发作患者,但对儿童患者需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对AD合并其他过敏症状如过敏性哮喘、鼻结合膜炎和荨麻疹等时具有较好疗效,在仅有AD的情况下,可视个体疗效选择性使用。

三、突发或紧急情况下的AD治疗

1、急性发作

原有湿疹样损害急性发作时常可见到红斑、水疱、糜烂、渗出或黄痂,此时单纯外用激素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疗效。建议:①通过正常皮肤清洁和沐浴,使用沐浴露,去除表面的渗液、黄痂可减少皮肤表面细菌定植,促进皮损恢复;②有明显渗出时建议加用冷湿敷治疗(如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居家情况下也可采用矿泉水,使用方法:将6层以上的纱布浸湿溶液,以不滴水为度,紧贴于急性渗出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可起到减少渗出、收敛的作用,同时尽可能减少局部搔抓、摩擦。大面积糜烂面勿使用强效激素,以免药物过度吸收。AD急性发作持续无好转时应立即就诊。

2、继发细菌感染

湿疹样损害继发细菌感染时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脓疱,可融合成片并出现渗出、黄痂,也可为片状的红、肿、热、痛,搔抓后出现糜烂、结痂,患者可能会伴有发热,此时需及时就诊,系统使用抗生素治疗。需注意,AD患者无需预防性外用抗生素治疗,长期外用抗生素(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硫酸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等)可能会导致耐药和过敏的发生。

3、继发病毒感染

疱疹性湿疹是AD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最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为继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播散性均一小水疱,中央可有脐凹,水疱很快破裂形成血痂,通常伴有发热。如不及时治疗,本病可能进展为系统性感染引起角膜结膜炎、脑膜炎、脑炎甚至败血症,患者需立即就诊,系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治疗。发病前外用TCI治疗者需立即停用。AD患儿应避免亲密接触单纯疱疹感染的家庭成员。

总之,AD患者在疫情居家期间应注重皮肤护理,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勿滥用也避免盲目恐惧激素,在出现病情变化如急性发作持续无好转、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时应立即就诊。目前我院全部采取预约制就诊,来我科就诊时,需佩戴防护口罩,先至皮肤科门诊护士分诊台,测量体温,登记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后凭预约号挂号就诊。门诊就诊时,严格执行一患者一诊室制度,限1名陪护人员进入诊室。严格注意就诊中和就诊后手部卫生。

 

来源:皮肤科

作者:姚志荣、张卉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