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多重耐药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所致感染呈散发或暴发流行,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制订本SOP。
(二)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和培训
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的认识,使医务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消毒、隔离、防护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预防和控制方法。
2、严密关注易感人群
对于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接受侵入性检查或治疗、住院时间长及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如严重的先天性疾病、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的重危病人等),要高度关注。
3、严密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疑似患者,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提高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分辨率。通常可从痰、尿、血、咽喉、眼耳分泌物、伤口、置管处等部位收集标本。
4、合理使用抗生素
因抗生素使用的种类、总剂量及疗程均与多重耐药菌的检测率呈正相关,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医生应尽量依据病原学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用抗生素,原则上尽量选用窄谱抗菌素,应严格按照使用权限开处方。使用广谱头孢菌素、碳氢酶烯类及联合用药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用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途径,使用适当剂量,确定适当疗程,以避免因抗生素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5、设置提醒标识
1)设置专用多重耐药菌提醒标识挂在病床边,
2)将多重耐药菌隔离指南放在医护人员看得见的地方便于指导操作,
3)病历牌上贴有“多重耐药菌”粘纸。
6、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1)对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接触预防措施
a.条件许可时可将患者单间隔离;若有数位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则可安置在同一病房。无条件时可采取床旁隔离。
b.医疗用具品(如呼吸机、吸痰器、输氧管道、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等)固定专用。
c.护理人员做到相对固定。
d.工作人员接触患者须带手套,需要时加穿隔离衣、戴口罩及护目镜。
e.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转运床等,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
f.尽量限制探视陪护人员,并叮嘱探视陪护人员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g.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解除隔离。
2)洗手
工作人员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3)消毒
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定时通风通气。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应每天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医疗器械可用酒精擦拭或高水平消毒;床单、被褥等可采用床单位消毒器消毒,如被血液、分泌物、引流物污染则送污水处理进行高压灭菌后送被服室。
4)无菌操作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
7、及时报告耐药菌信息
微生物实验室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实验室应及时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及耐药谱的分析,建立MRSA等特殊耐药菌信息的报告机制,及时向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进行反馈,以便第一时间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阻断传播。
8、开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3例以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例时,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物品及环境进行病原微生物采样并做菌种鉴定,与医务人员共同分析病情和调查结果,采取适当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传播的措施,并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及时进行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