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组

耳鼻咽喉
科室及人员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立于1958年,由我国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毛承樾教授创建。目前学科下设耳神经及颅底外科、鼻科、咽喉及头颈肿瘤外科、小儿耳鼻咽喉科、听力中心等三级学科,附设听觉生理室、耳鼻咽喉内镜室、激光治疗室、颞骨解剖室、聋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拥有现代化专用手术室3间,配备有完善的医疗设备。科室附设的上海交大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聋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听觉科学实验室、内耳发育和再生实验室、颞骨显微解剖实验室等专业研究平台,形成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干预研究、聋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听神经瘤发病机制研究、听觉生理学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科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及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全国残联人工耳蜗植入指定基地、上海市首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交大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在地、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常驻机构,现为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及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单位。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和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包其中括973子课题1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我国耳鼻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治规范及防控》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余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等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
拥有床位84张,年手术量在4000台以上,门急诊量近300000。常年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鼻科鼾病专科门诊,听力学专科门诊,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随访门诊。收治全国各地复杂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包括巨大听神经瘤、C期及D期颈静脉球体瘤、复发鼻咽癌、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婴幼儿重度气道阻塞性疾病等,成功开展本专业所有高难度复杂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为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及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牵头单位;率先开展扩大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以及术中听力监测,并为国内最早开展人工中耳植入术单位之一;在侧颅底外科手术、耳聋外科干预、头颈晚期恶性肿瘤根治术以及术后缺损一期组织修复、婴幼儿气道阻塞性疾病外科干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治疗等方面据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积极开拓新的领域,确立了以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人工耳蜗植入、内窥镜微创外科及头颈肿瘤综合治疗为重点,带动耳鼻咽喉科其他亚专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现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党委书记,同时任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组组长,上海市耳鼻咽喉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耳科学、侧颅底外科学、听力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要开展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及其他颅底肿瘤手术、人工听觉植入手术及鼓室成形术等。先后承担科技部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卫生部重大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基金支持 ,研究成果近3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6项,分别是2013年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2013年中华医学奖三等奖2012年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推广奖。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近5年发表SCI论文39篇,总影响因子87.321。
科室人员情况:本科室目前共有医生25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3名,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3名,硕士研究生26多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84%,高级职称占54%。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9名;中级职称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15人,硕士5人,本科4人)。专业护理人员30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5人,护士10人(其中护士长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