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组

小儿血液

科室及人员情况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专业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最早开展儿童白血病规范化治疗的单位之一,在应大明、顾龙君等教授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为国内最主要的儿童白血病/肿瘤诊治中心之一。2015年4月,在新华医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下成立了全新的小儿血液科,为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目前主要从事儿童各种实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及非肿瘤性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75%,小儿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年DFS率达46%,恶性淋巴瘤5年DFS达60%左右,儿童肝母细胞瘤5年DFS已达85%,均居国内领先水平。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肿瘤专业在建立自己的临床治疗特色的基础上,非常重视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相结合,以提高专业的整体医疗学术水平。在科主任的带领下,结合国内外小儿血液肿瘤专业进展信息和既往临床经验,制定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白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方案,进行临床对照治疗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血液肿瘤患儿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在科研方面,近年先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上海市科委、市卫生局等多项科研项目,并承担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本科生和七年制、八年制学生的大课教学任务。

新华医院小儿血液科除治疗儿童白血病、淋巴瘤、各类贫血及出血性疾病外,依托新华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近年来小儿血液科与小儿外科、放射科、病理科及放疗科共同协作,建立了儿童实体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在全国牵头起草了《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多学科诊疗规范》及《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多学科诊疗规范》,已在全国推广执行。对包括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畸胎瘤、脑肿瘤、生殖细胞瘤、白血病、淋巴瘤、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内的儿童常见血液/肿瘤疾病均制定了规范的诊疗常规,大大提高了儿童恶性肿瘤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在临床与科研进步的同时,科室也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除接受研究生教学外,本中心每年还培养10~20名进修生,并连续多年举办“儿童血液/肿瘤疾病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国内小儿血液/肿瘤专科医师,促进了国内小儿血液肿瘤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此外,本科室与世界著名的儿童血液肿瘤研究机构,如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St.Jude 儿童研究医院、香港玛丽医院等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

小儿血液科室床位数21张,年均住院病人总数1200余人次,年均出院1200余人次,年门、急诊病人数近8000人次。常年开设小儿血液肿瘤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儿童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

本科室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6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70%,其中博士3名,硕士2名。学科带头人袁晓军主任主要从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尤其对儿童实体肿瘤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担任国际小儿肿瘤协会(SIOP)会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临床儿科杂志》编委。曾承担或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卫生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卫生局的科研项目,参编专著3本,发表论文数30余篇。曾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十佳实习带教老师称号一次。

我科配有长期合作的中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6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7人,拥有专业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专业护理人员11人,护师6人(其中护士长1位),护士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