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组

小儿心脏病
科室及人员情况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国内最早开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工作的临床专科。在老一辈专家刘薇廷教授、丁文祥教授的带领下,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新华医院小儿心脏病专业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科体系和结构完整的学科梯队,渐而发展为集医、教、研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小儿心脏病诊疗中心,在国内外儿科学界享有良好声誉。
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采用国际上最优化的“分工合作”,使专业的外科、内科、介入手术医生、监护、体外循环、麻醉、护理人员融为一体,提供个体化、精确化、流程化的诊疗服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镶嵌治疗”,增加了复杂心脏病的治疗机会,提高了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正是本中心的特色之一。近年来,在现任主任孙锟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妇产科和小儿心脏科的通力合作,我们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围产期监护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服务理念和过硬的临床技术,使本中心在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尤其是复杂性先心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是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上海市首批小儿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儿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863计划、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市科委重大项目等数十项课题,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十余项。
在临床与科研进步的同时,科室也十分注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除接受研究生教学外,本中心每年还培养10~20名进修生并举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及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两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促进了国内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的提高。此外,本中心与世界最著名的先心病诊治中心如美国哈佛大学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哥伦布儿童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英国伦敦儿童医院有常年的联系和交流。
小儿心血管科室床位数28张,年均住院病人总数1000余人次,年均出院1000余人次,年门、急诊病人数逾2万人次。年开展心导管造影及介入手术160余例;常年开设小儿心血管疾病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胎儿心脏病专家及特需门诊。我科在围产期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防治治疗等多领域已形成有新华特色的治疗体系,并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已形成规模,科室配备专用心导管手术室 2 间及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设置心超室并装备有国际领先的专业胎儿心脏及小儿心脏超声设备多台。
本科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5多名。在编医护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本科室医生总人数的70%,其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1名,硕士1名。学科带头人孙锟教授为现为在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儿科学”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教委小儿心血管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及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曾承担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子课题、863计划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21项,累计经费853万。曾获得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医苑新星”、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曙光学者、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曾获国家教委重大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现担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联合会主席。科室主要负责人陈笋教授,主要从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工作,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对川崎病、儿童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的诊治也有独到的经验。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儿科分会青年学组执行副组长,上海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等学术兼职。近年主持完成上海市教委课题一项,负责在研上海市科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和上海市研究课题数项。共参编专著9本,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交大医学院“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一次。
我科配有长期合作的中级药师职称的专业人员1名; 主要负责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高级职称。9人经过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在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
科室人员情况:共有医生7人,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医师3人。专业护理人员1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6人(其中护士长1位),护士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