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同志来一直在儿科急诊、重症的护理战线上默默地工作了15个年,也是新华医院儿科急诊的“大管家”。沉稳、务实、低调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在工作岗位上,她始终能够认真负责、勇于担当,从儿科ICU病房到儿科急诊,从创建儿科急诊抢救室到整合儿童发热急诊,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每一步都是新征程的开始,2020年的新华医院“优秀护士”称号是对她工作成绩的最好诠释。
一、勇挑重担,履职尽责,认真做好儿科急诊建设工作
2018年受命调到儿科急诊工作徐晶就面临原护士长辞职、儿科急诊场地狭小、功能缺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科急诊病患的需求。从回家自我学习提高,到向成人急诊科虚心求教,走出医院向兄弟单位取经学习,硬生生地把自己的工作时间延长到每天12小时。2019年3月独立的儿科预检台建立,7月完整的儿科急诊抢救室运行,在科室医护人员的支持配合下,她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完善了整个儿科急诊抢救流程,实现了当季儿科急诊及抢救室救治病人总数的飞跃增长298%。2020年7月儿科综合楼正式启用,崭新的儿科急诊与抢救室(俗称:绿色通道)展现在世人面前,从环境设施、仪器设备、场地搬迁,到人员培训、工作流程、规范操作,徐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正式实施标准的五级分诊制度,儿科急诊抢救与ICU的一体化救治体系亦正式运行。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太多猝不及防,作为临床一线成员,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徐晶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边做、边学、边改,把“持续改进”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临床一线工作中去。2021年9月根据新华医院的总体要求和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依据新华儿童医院大儿内科的部署,徐晶积极配合科室筹建真正意义上的新华医院儿童发热门诊(急诊),从总体流程、人员配置、设备布局,到职能协调、实战演练、常态化运作,做出卓有成效的业绩。2022年3月上海疫情的突袭,徐晶与她的团队成功地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为新华儿科守住了防疫红线。
二、不畏艰辛,身先士卒,仔细做好新冠肺疫情防控
尽管从2021年9月就开始为新冠肺疫情而准备的儿童发热门诊(急诊)已经枕戈待旦,但是2022年3月的上海疫情依旧非常凶猛、迫人眉睫。关键时刻,徐晶同志在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把主要精力投到儿童发热门诊(急诊)的工作中去,通过流程改造,真正做到儿童发热门诊(急诊)的闭环运行。她主动学习,把国家、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牢记在心,并传达到每位部门员工,把新冠肺疫情防控工作在第一线就扎下根。她1天24小时在医院,她认真巡视儿童发热门诊(急诊)的工作,对疑似病例逐一筛选,绝不遗漏一例阳性病例,同时,每日回顾分析儿童发热临床诊治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包括:儿童发热门诊(急诊)核酸采样点的改设,无纸化发热儿童就诊的诊前检查。疫情期间,就诊家属的情绪常常爆发波动,如何安抚好家长、治疗好病儿是关键,徐晶多次到一线岗位,与家属面对面交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将许多隐患消于无形。上海疫情期间,她配合科主任制定了7项针对儿童发热的专项工作条例,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同时,她能够关爱在儿童发热门诊(急诊)工作的医护、影像、检验、财务、药剂、工勤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把儿童发热门诊(急诊)作为一个大家庭来呵护。从22号楼,到小南国、到汉庭,每一次闭环管理的调整,她都仔细核对,生怕遗漏一人、一事。她注意到闭环期间医生因为病人积聚而错过就餐时间,就主动与科室沟通,调整医生的人员安排,保证大家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能够按时就餐,细节决定成败,但她从没在意过自己的作息,无论是除夕夜,还是国定长假,她把假日留给同事们,把工作揽在身边。
三、团结共赢、协作发展,提升儿科急诊的医疗服务水平
由于儿科急诊护士年轻化,初期缺少儿科急救经验,通过加强理论、操作、预案培训和考核,以及不定时提问及抽查急救操作等,使儿科抢救室运作已有三年余,完成突发的各科大、中、小抢救工作超百例/年。
面对儿童各类突发群体事件,及时进行病区内人力调配,带领护理团队有条不紊地应对。平日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沟通,也时常与一线工作人员探讨临床工作经验,以团结一致的力量来应对各类应变突发情况。
徐晶非常注重医护合作,今年疫情期间总结自己三年多的儿科急诊工作经验,与医生团队一起成功申报了医院战略发展研究院的临床课题研究1项,撰写了二篇与新冠肺相关的论文,都已经被正式接收,等待见刊发表中。
作为儿科急诊这个重点部门的护士长,她做到了以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责任心来带领团队,接受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许多挑战,冲锋在抗疫防控的第一线。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她一直做到一呼必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医疗战斗的第一线。而平日留给家人、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以至于连病重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未能赶上。而在同事眼里,她就是病区的一名大家长,一位称职的护士长,大伙儿的主心骨,又是大家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