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科护理组含老年医学科4个病区(老年二~老年五)及老年ICU,共有护士近70人,常年承担上海市干部定点保健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对象大多是平均年龄超过90岁,集多器官、多系统疾病于一身的老年患者。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秉承“干保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曾荣获交大医学院文明班组、医院“三八红旗集体”、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团队内护理人员多次获得交大医学院“优秀党务工作者”、新华医院“优秀护士”、“护理骨干”、“服务标兵”等荣誉。
在2022年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团队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打造了一支“冲得出、守得住”的优秀护理队伍。先后共有20余人次奔赴浦东机场入境核酸采样、金山公卫中心、崇明方舱、市东医院集中隔离点、海南及新疆抗疫一线。她们都是科室的骨干和中间力量,更是家里的母亲、妻子、女儿,为了守护大众的生命与健康,暂时放下了自己温暖的小家,放下了自己日夜牵挂的亲人,披上战甲,成为“最美逆行者”。老年医学科由于患者身份特殊且都为高龄、超高龄老人,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床位占有率高。在比其他科室更为持久的三个月病房封闭管理期间,坚守后方阵地的护士姐妹们成为一面面旗帜。她们克服了物资缺乏、人力紧张等种种困难,认真制定并严格落实各项防疫制度预案及措施。按门诊、监护室及病房严格执行分区闭环“气泡化”管理,确保各条线各司其职。在艰苦条件下尽力为患者和陪护人员筹措生活物资、自备工具为病人及陪护人员理发、利用出泡休假时间为病人代购物品煲汤做菜、帮助病人通过手机视频与家属亲情交流,她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做好医疗及保障工作,不仅为保健对象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更是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红线底线,做到病人、医护及工勤人员“零感染”,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始终是干部保健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团队无一起护理差错、投诉以及与护理相关的意外发生,这与每一位成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密不可分。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细枝末节的繁琐,但每一个护士能认真地履行各班职责、自觉地执行操作规范、和医生、病员、家属有效地进行沟通,保障一方的平安,这就是对干保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最好体现。为了更好地为急危重症保健对象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成为上海干部保健定点医院中首家开设重症监护病房的科室。病区成立十年来,收治重症患者近千例,共有7人取得上海市护理学会监护室适任证,5人取得CRRT证,能独立开展床旁血滤、床旁纤支镜、无创/有创呼吸支持,外科术后监护,内科生命支持等护理措施,为重症保健对象生命保驾护航。疫情期间,监护室曾经收治了一位方舱转入的危重患者,老年护理团队立即根据防控要求组建了一支由护士长王敏亲自带领的特别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一对一护理,无论是落实治疗还是生活护理全部都由护士完成,并且严格做好防护消杀,避免了交叉感染。
除了积极投身抗疫工作及常规护理工作,老年医学科护理团队还承担着市保健局的多项保障任务,包括市政府核酸采样及进博会医疗保障,成立了一支以老带新的保障队伍,认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屡屡受到领导的肯定。在不久前的市保健局组织的专项质控检查中,严格的管理、细致的工作、过硬的质量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5年护理团队承担校级课题3项,院级课题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与专著编著1本;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市级奖项1人次,校级2人次,院级5人次,并成为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护理)实训基地。团队中有3人获得上海市护理学会PICC穿刺资格,1人获得ICW伤口造口师资格。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不论在一线冲锋陷阵,还是在医院坚守后方,她们用自己强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坚守和担当筑守起群众的健康和安宁。她们虽不施粉黛,也未着华丽衣衫,但她们始终在用爱心书写不朽芳华里的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