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注定是上海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注定是我们这代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一年。壬寅初春,奥密克戎席卷申城,浦江两岸静默以待。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防控疫情的严峻形势,面对复工复产、重振经济的紧迫任务,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根据医院疫情防控要求,规培医师党支部积极响应,招募刘晟男、代振振、付品婷3名青年翻译志愿者支援崇明岛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工作。
2022年4月20日至6月6日,志愿者队伍共计在队48天,收治港澳同胞、外籍人士及陪同家属200余名,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信念上,他们始终坚定。40多个日日夜夜,志愿者团队与安徽省援沪医疗队一同经历了战疫防线的从无到有;也共同目睹了方舱医院的一以贯之。他们始终坚持“四个一切”——一切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党建基层建设,积极践行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志愿初心;一切按照上海市委、崇明区委的要求加以贯彻落实防疫指令;一切牢牢把握大局,志愿者们积极发挥在方舱内集中收治外籍、港澳人士的桥梁底板作用;一切以人民至上,科学防疫、理性防疫,确保全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工作上,他们相携与共。“一起扛过枪,一起进过舱”。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是全市唯一一家收治外籍人士和港澳同胞的市级方舱。作为翻译志愿者,他们积极学习补充专业词汇,并在舱外休息时间协助翻译多种语言版本出舱指南等材料;他们牢牢把握“防控管理一视同仁、问题化解自然低调、亮点挖掘拿捏有度、以人为本彰显温度”的方舱医院外事工作基本原则,号召并积极组建舱内志愿者队伍,架起沟通桥梁;他们协同合作、发挥优势,做好收治准备工作,以“外事无小事”的高度责任感,耐心悉心用心做好抗疫政策解答;他们以“遇事汇报、个别解释、重点安抚、淡化处理”为行动指南,积极协助做好港澳同胞、外籍人士的情绪安抚、情况排摸、问题反馈、状态跟踪等工作,妥善解决多起突发事件;及时总结上报,志愿者团队每日出舱后上报工作简报,主要内容包括前一日的出入舱数据、突发情况及相关处置,供各有关方面掌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充分尊重外籍人士的宗教、文化、信仰,在坚持一视同仁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为其提供生活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臻于至善,携手做好医疗、外事、人文活动等志愿服务,赢得了大家的赞誉;他们积极响应舱内患者诉求,主动与医疗队联手建自习室、临时考场,办知识竞赛、科普活动,搭手工坊等,把自己承担的任务实实在在做好,竭力打造“最暖方舱”。
在情感上,他们紧紧相依。志愿者们点燃城市温度、用生命温暖生命,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张鲜亮名片。志愿者团队体察每一个无需言说的细微需求,无私地给予每一位在舱人员同样的尊重鼓励、及时的关心和耐心的解释。他们不懈传递人间温暖,意外收获孩子们放肆的大笑、数不清的“谢谢和侬真好”、阅不尽的感谢信。人与人的共鸣是相互的,在热泪盈眶中形成羁绊的纽带,是浓郁的人文情怀,是赤忱纯粹的理想信念,更是无畏波澜的躬身入局。他们一直坚信,这道光终会刺破阴霾,终会摘下脸颊上的口罩,自由地呼吸,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
激情澎湃的五月,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应对新时代考题的青年“答卷人”,作为上海抗疫志愿者中的一支青春生力军,不仅做到“答得正确”,更是做到“干得漂亮”。当下,全市已经全面进入复工复产新阶段,此次一线的淬炼,让他们对“奋斗的青春”有了更加深邃的思考,不论何时与何地,不论艰难与困苦,只要人民需要,只要组织召唤,必会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将“奉献”二字刻进骨子、融入血液,将理想信念化为付诸实践的最佳动力;他们将在时代大势中找准方向,做到明理、知情、担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当好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他们将擦亮志愿者招牌,向大众展现我们青年人的风采,让志愿经历冠以“了不起”的名字涌动在青春的血液里。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他们将以无悔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